×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重生北宋:武夫当国

第33章 大军开拔

李骏在军营里转悠了一下才发现,现在病倒的人真不在少数。短短两天时间里,古骨龙城里就躺下了好几百号人,有不小心烫伤的,有玩刀不小心把自己砍伤的,有抡锤子把自己给砸伤的……当然,发高烧的最多。这几天天气寒冷而潮湿,缺乏御寒手段的乡兵被冻伤,感冒发烧,那再正常不过了,哪怕是御下严苛的将军也挑不出什么错处来。

可是就连战兵也病倒了几十号就有点过了,要知道那些战兵可是每个人都有一条毯子的!

不过,那么多人病倒也有好处,那就是腾出一批骡马来,可以分配给那些没有病倒的人。李骏就分到了一头骡子,当然,不是给他骑的。

负责分发物资的家伙将驮架固定到骡子身上,然后一五一十的往上面码了一堆东西,这其中就有四十束箭(一束十二支)、四把手刀、两袋各重四十斤的麦子,再加上他自己的兵器、盔甲、衣物、干粮等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已经接近这头骡子负重的极限了。

这确实是两个人运输的份量。由于彭壮壮生病无法随同大军一起出征,他那份只能由李骏来运了。

好在李骏自己就有马,可以帮忙运一些,倒也不至于将骡子累坏。

分配好物资后,又休整了一晚,第二天,大军便开拔了。首先是西军后起之秀姚平仲,率领一千精锐骑兵充当大军先锋,浩浩荡荡的出城,稍后,折知柔这个大胖子也率领一千身披皮甲、带箭数束的轻骑兵出发。等这两支轻骑兵走出十余里之后,各路精锐大军陆续出动,王禀率领的胜捷军、杨可世率领的白梃兵、姚古指挥的熙河军、老种指挥的秦凤军……一支接着一支开出城去,朝着未知的远方进发。站在谯楼往下望,只见数以万计的步骑兵汇成一股钢铁洪流,浩浩荡荡地朝着远方奔涌,旌旗如云遮天蔽日,长矛如林覆盖大地,那场面着实令人震撼。

等各路大军出发之后,负责转运军资粮秣的队伍也出发了。最先出发的是骡马队,每头骡马都驮运着一百多斤的物资,由乡兵或者役夫驱赶着跟着大军往前后,再后面则是推着独轮车的队伍每辆独轮车上都有数十上百斤重的物资,多数都是粮食。这些粮食既是大军征战的口粮,也是他们往返于古骨龙城和鸣沙城之间的食物,可以预见,一大半的粮食都会在半路上消耗掉,真正能送到前线将士手中的少之又少。

什么?你问为什么没有马车?

哦,有经验的役夫告诉李骏:他们这一路过去,走的大多都是青唐羌人和吐蕃人世代放牧踩出来的道路,这种鬼路上坡的时候让你雨步难行,下坡的时候让你收不住脚,马车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只能靠骡马驮,独轮车推,甚至直接用肩膀扛。

在骡马队里,李骏绝对是个显眼包:

整个骡马队里就他一个有战马。

是的,不是骡马,是战马,正儿八经的战马。

就是那匹身体多处被箭刮伤的青骢马。

他将自己的盔甲包裹起来驮在马背上,又将自己的干粮、长剑什么的,一古脑都给青骢马背上,最后,在路过的游骑那要杀的目光中,他最终还是打消了将那四十束箭从骡马背上卸下来给青骢马背的打算。

即便上这样,那些游骑都想揍他了。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没有见过这样子糟蹋战马的!幸亏你只是个乡兵,如果你是一名正规骑兵,那么现在你的脑袋已经搬家了!”

李骏实在不明白这帮家伙为什么对自己有这么大的恶意,冲与自己一样牵着骡马徒步行进的老役夫抱怨:“那帮家伙没病吧?我又没抢他们的钱,他们干嘛这样瞪着我?”

老役夫笑着说:“因为你牵着的这匹是战马啊,还是相当不错的战马!这些骑兵把马当成自己的**子,看到你这样糟蹋战马,自然生气啦!”

李骏觉得自己很冤:“我糟蹋战马?开玩笑吧,我甚至不舍得骑着它赶路,怎么就糟蹋战马啦?”

老役夫说:“按我军军纪,骑兵在行军的时候除非是情况万分紧急,否则必须下马牵着战马行军!不仅不许骑着马行军,就连自己的盔甲、行李、干粮什么的,也不许放到马背上!”

李骏问:“那往哪放?”

老役夫说:“有从马的就让从马驮着,没有从马的就让役夫背着,如果连役夫都没有,那就自己背,反正在行军途中,战马背上除了鞍具之外什么都不能有,否则军法处置!”

李骏直接听傻了:“我去,这骑兵混得还不如自己的马啊!”

老役夫哼了一声:“废话,人不如马一直是骑兵部队的常态!你这小子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一匹好马却不知道珍惜,把自己的盔甲兵器一古脑的撂到它背上,那些骑兵见了不生气那才叫怪事了!”

后面一名役夫笑着说:“没直接拿鞭子抽你都算好的!”

李骏不服气:“他们有什么资格教训我?我只是让战马帮忙背了一副甲一把剑,他们可是披挂整齐骑在马背上行军的,他们可比我过份多了!”

老役夫用关爱智障的目光看着他:“他们是游弋军啊!游弋军骑着马来回巡逻、侦察,那不是很正常的么?”

李骏:“……”

妈的,居然让一帮西瓜大的字不认识一筐的役夫给教育了,丢人丢大了!

不过也正是通过这些役夫的教育,李骏才知道,电影里那种骑兵披挂整齐骑着战马一路疾驰,日行数百里的场面纯属扯淡!战马是很娇气的,每一分体力都弥足珍贵,挥霍不得,也不敢挥霍。所以在军情并不算紧急的时候骑兵一般都是将盔甲兵器行李什么的放到从马的背上,自己牵着战马徒步行军,胆敢骑着马走,轻则挨一顿军棍,重则直接掉脑袋。如果军情紧急,需要在短时间内急行军两三百里,他们便会选择一人三马,战马除了鞍具啥都不带,两匹从马一匹驮着全副装备,一匹骑着,就这么马不停蹄的一路疾驰,哪怕从马累到口吐白沫都不会停下来!

说白了就是要以累残甚至累死两匹从马为代价,将骑兵和战马送到战场,并且确保骑兵和战马都保留有较好的体力,能够应对接下来的战斗。汉匈漠北之战,汉军骑兵人员伤亡并不算很大,但损失的战马却极多,就是这个原因:汉军一直都是在以快打快,动不动就是数百里穿插奔袭,跑死跑伤病死的战马不多那才叫见鬼了。

这也是宋军骑兵明明拥有强悍的战斗力,却始终不曾长途奔袭穿插、迂回包抄,充分发挥自身在机动能力上的巨大优势去大量歼灭敌人,而是作为步兵的附属与步兵齐头并进与敌军打呆仗的原因。骑兵长途奔袭迂回包抄是以大量马匹伤病甚至死亡为代价的,严重缺马的宋军根本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李骏忽然发现那些游弋军的脾气真的很好,居然没直接拿鞭子抽他……

当然,知道错是一回事,让他将盔甲兵器从马背上卸下来自己背着走那却是不可能的事情。开玩笑,他们现在可是在青藏高原上行军啊!虽说这一带的海拔高度也就三千米左右,不会像西藏那样让人呼吸急促头痛欲裂,但轻微的高原反应跑不掉的,让他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徒步行走?他可没有自虐的习惯!

大军一路前行,一路都是荒凉的景色,光秃秃的大山,光秃秃的草原,极目四望,连棵高一点的树都不好找,自然更不可能有什么村庄城镇了。偶尔能看到一些残破不堪的营寨、堡垒,都是大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这不毛之地建造起来的。可西夏军队一到,这些营寨堡垒便像甲壳虫一样一个接一个的被西夏人砸开,里面的宋军和役夫要么战死要么被俘,囤积在里面的物资要么被焚毁要么被抢走……这些地方简直成了西夏人的庄稼地,缺吃缺穿了就打过来,只要砸开几座堡垒就会有丰厚的收获。

李骏看到,有不少役夫正在着手修复这些工事。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就是这样,很少能看到数万十数万精锐人马的正面硬碰,也很少能看到大军千里奔袭迂回,绝大部份战斗都是你啃下我一座营寨,我砸烂你一座堡垒,你攻下我一座边城,我回头劫掠你一个军州……整场战争打得异常漫长、沉闷而无聊。至于那些被摧毁的军寨、堡垒乃至城池,夺回来之后尽量修复,然后等待下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其摧毁……

纯粹就是在拼国力,谁的国力先吃不消谁就得输。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似乎是西夏先吃不消了。他们就几百万人口,国土窄小,而大宋却有数千万人口,幅员辽阔,拼国力拼了几十年,西夏已经有点儿山穷水尽了,好些军寨在被摧毁之后都没再修复,就这么撂在那里,徒增几分荒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